各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0〕115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快递包装治理,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措施。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加强电商和快递规范管理,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培育循环包装新型模式,加快建立与绿色理念相适应的法律、标准和政策体系,推进快递包装“绿色革命”。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以绿色理念推动电商和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市场主体激励约束机制,打造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营商环境,推进快递包装管理制度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坚持创新引领。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驱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培育发展快递包装新业态。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主线,优化快递包装产品供给结构,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
坚持协同共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监督管理,加强政策引导,形成法律、标准、政策相互协调,产业链、供应链前后贯通,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快递包装协同治理体系。
二、主要目标
到2022年,全省基本形成快递包装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落实快递包装材料无害化强制性国家标准,形成统一规范、约束有力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电商和快递规范管理普遍推行,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95%,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3.5万个,快递包装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25年,快递包装领域全面形成与绿色理念相适应的法律、标准和政策体系,形成贯穿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全链条的治理长效机制;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5万个,包装减量和绿色循环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三、工作举措
(一)落实快递包装法律法规和标准
1.落实快递包装法律法规。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快递暂行条例》《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电子商务、邮政快递行业法律法规。推动修订《山西省邮政条例》,细化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各环节管理要求。制定《宣贯<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实施方案》,督促邮政快递企业推进包装规范化、减量化。落实《商务领域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报告办法(试行)》,组织省内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对平台内经营者一次性制品使用、回收情况开展调查,以半年为周期向所在地县级商务主管部门报告。(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省生态环境厅、省司法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健全快递包装标准。严格执行《快递封装用品》《邮件快件包装基本要求》等国家、行业标准,鼓励企业执行国家统一的快递绿色包装、循环包装的核心关键指标要求。研究提出满足我省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发展需求的地方标准。强化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宣传推广,扩大认证知名度。依托市场监管总局认证行政监管平台,做好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活动监管,严厉打击认证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标准化工作管理,抓好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在我省的应用推广与实施监督,逐步建立部门互动、上下齐动的长效工作机制。(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
3.推进快递包装材料源头减量。加强快递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到2022年底,推动全省邮政快递网点逐步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塑料胶带的使用量;到2025年底全省范围内邮政快递网点依法依规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推动全省快递业务实现电子运单全覆盖,一联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40%,免胶带纸箱应用比例达到使用纸箱总量的10%以上,大幅增加可循环快递箱(盒)使用量,力争年底可循环快递箱(盒)达到2.5万个。(省邮政管理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4.提升快递包装产品规范化水平。组织开展重金属和特定物质超标快递包装与过度包装两个专项治理,通过抽样检测、实寄测试等有效途径,对有毒有害的劣质快递包装生产企业、违规使用的电商和快递企业开展专项整治。杜绝重金属和特定物质超标快递包装袋进入寄递渠道,禁止电商和快递企业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制成的填充物,基本实现“处置存量、杜绝增量”的目标,对违规生产、使用问题突出的市给予通报并督促整改,问题突出的市人民政府要对有毒有害的劣质快递包装生产企业、违规使用的电商和快递企业开展专项整治。依托山西省网络市场监管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网络交易市场监管。(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减少电商快件二次包装。通过山西优秀产品产需对接平台,推动快递包装相关企业产需对接。开展“电子商务主体培育行动”,将电商快件二次包装情况纳入主体培育企业重要考核指标。对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100%、网络零售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在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中予以优先支持。鼓励“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通过产地直采、原装直发、聚单直发等模式,减少快递包装用量。督促快递企业与电商协议用户共同落实快递包装绿色治理要求,鼓励支持快递企业通过向上游嵌入,提供收寄、包装一体化服务,逐步实现一次包装即可满足寄递需要。(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省工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电商和快递规范管理
6.严格快递操作规范。督促快递企业贯彻落实《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等法规标准中关于邮件快件分拣、投递、封装系列操作要求。推动快递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生态环保制度、统计、培训、检查和考核等工作体系,向邮政管理部门报备快递包装治理工作体系和管理台账。持续开展不抛扔、不踩踏、不着地“三不”专项治理,强化企业规范操作和文明作业意识,防止邮件快件包装破损,大幅减少被动式二次包装。利用12305邮政业消费者申诉热线,畅通公众投诉举报通道,规范快件投递“最后一公里”。(省邮政管理局负责)
7.完善快递收寄管理。推动快递企业将包装减量化、绿色化等要求纳入收件服务协议,加强对电商等协议用户的引导。指导各快递企业开展“邮来已久、绿动未来”主题宣传活动,加大对散件用户的宣传力度,引导用户使用绿色包装产品。鼓励电商和快递企业通过积分激励等方式在网络零售和快件收寄中引导消费者使用绿色包装产品。(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8.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我省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省级公司、主要电商平台建立实施绿色采购制度,采购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规定的包装产品,优先采购使用经过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产品。推进认证结果采信,提升绿色包装供给能力。发挥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置统计监测分析平台作用,引导跟踪省内电商企业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置情况。鼓励包装生产、电商、快递等企业形成产业联盟,扩大合格供应商包装产品采购和使用比例。(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省工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
9.推广可循环包装产品。积极推广应用电商和快递包装减量和循环利用的新技术、新产品。鼓励快递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涤纶纤维、涤棉、棉麻帆布可循环集装袋和全生物降解塑料包装袋,优先使用可降解材质的填充物。鼓励在同城生鲜配送、连锁商超散货物流中推广应用可循环可折叠快递包装、可循环配送箱、可复用冷藏式快递箱,减少一次性塑料泡沫箱等的使用。(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培育可循环快递包装新模式。鼓励省内电商平台选择部分商品种类,设立可循环包装商品专区。支持快递企业和第三方机构通过信用质押、超期扣款、回投返款等多种模式,扩大可循环快递包装的使用范围。充分利用智能快件箱等快递末端服务平台,鼓励有关企业开展系统研发,增加可循环包装回收功能,提高包装回收的有效性和时效性。鼓励电商企业与商业机构、便利店、物业服务企业等合作设立可循环快递包装协议回收点,投放可循环快递包装的回收设施,丰富回收方式和渠道,到2021年,全省邮政快递网点新增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达900个。鼓励通过股权合作、第三方运营等方式,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投放和回收设施共建联营。(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加强可循环快递包装基础设施建设。各市人民政府要结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在社区、高校、商务中心等场所,规划建设一批快递共配终端和可循环快递包装回收设施。将完善邮政快递包装设施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内容,统筹安排部署。破解相关设施进社区和公共场所的政策障碍,实行保障设施用地、减免设施场地占用费等支持政策。指导省内高校建设一站式快递服务中心,要求标配快递包装回收设施。引入行业领先的绿色环保理念,推动产学互动融合。指导各高校推广和交流先进经验。利用相关绿色公益项目,大力倡导师生养成快递包装回收的自觉行为。积极推荐我省基础条件好、工作推进快的城市,争列国家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示范。(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省住建厅和各城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规范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置
12.加强快递包装回收。鼓励在校园、社区等场所的快递网点开展快递包装纸箱集中回收,适度提升复用比例。每年新增300个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快递网点、营业场所、分拨中心,指导其建立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对外形完好、质量达标的包装箱、填充物等重新回收使用。指导省内高校建立相关评价体系,将快递包装回收循环利用作为校园快递服务平台引入的重要能力参考项。引导校内已有快递网点与相关组织合作,引入包装回收解决方案。鼓励扩大可降解可回收包装在校园场景的使用,对校园快递外包装加入个性化、本地化的设计元素,培养学生创意,提升师生对回收循环利用的关注度。大力推进高校快递网点回收装置的设立,建立健全省内高校寄出快递采用回收包装的有效机制。推进快递包装材料和产品绿色设计,支持省内企业技术改造,组织开展国家级绿色产品申报。鼓励电商企业减少使用难以分类回收的材料和包装设计,提升快递包装可回收性能。鼓励发展“互联网+回收”新业态,推进快递包装废弃物中可回收物的规范化、洁净化回收。(省邮政管理局、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商务厅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3.规范快递包装废弃物分类投放和清运处置。结合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在住宅小区、商业和办公场所科学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便于投放快递包装等废弃物。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降低快递包装的填埋比例,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垃圾焚烧发电企业运行管理,做好过程监管和在线监控,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14.加强监督执法。将快递包装治理列入全年日常执法检查计划,对快递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抽查比例不低于20%。对纳入“电子商务主体培育行动”的企业进行定期摸底调查,将快递包装相关标准实施情况纳入“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评比条件。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查处。(省邮政管理局、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完善综合性支持政策。对绿色快递物流和配送体系建设、专业化智能化回收设施建设等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支持。推动金融机构单列绿色信贷投放计划,将绿色、可循环快递包装生产和规模化应用企业纳入绿色信贷支持范围,切实满足绿色快递包装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金融机构完善绿色信贷融资模式,扩大抵押质押范围,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促进资金融通。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可循环快递包装生产和规模化应用企业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债券。严格落实《商品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快递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等快递绿色包装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发挥政府采购引导作用。广泛宣传快递包装企业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转型,探索快递包装业税收管理和服务新方式,力促行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地生根。(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商务厅、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银保监会山西监管局、证监会山西监管局、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实施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鼓励和支持我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智能打包、胶带与纸箱分离、快递包装操作和分拣配送等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省科技厅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
(七)强化组织实施
17.加强部门协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和政策衔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及时总结推广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有效管理措施、商业模式和制度成果,协调解决实施中的问题,重大情况及时按程序向省政府请示报告。(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8.落实地方责任。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做好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市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日常管理,抓好组织落实。(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
19.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渠道,大力宣传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典型做法和工作成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消费者、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的监督作用,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快递包装社会治理体系。(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西省邮政管理局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西省司法厅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西省商务厅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7月20日
(此文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