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建成中交。该项目是中国石化建设的国内第一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涵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3个环节。 项目以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煤制气装置排放的二氧化碳尾气为原料,生产液态二氧化碳产品送往胜利油田驱油与封存,覆盖地质储量6000万吨,年注入能力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化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王玉亮:这个中交以后啊,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把我们后续的一些工作把它做细做实,因为(以前)我们90%多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里面去的,经过这次回收以后能够产出99%以上的这个液态的二氧化碳,这部分二氧化碳拿到胜利油田去作为驱油用,三吨二氧化碳大概能驱一吨的油,这个成本也不过300块钱一吨。那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是十分巨大的。
该项目国产化率100%,预计未来15年可实现增油296.5万吨,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对我国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对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提升我国碳减排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力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CCUS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技术之一,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再利用和封存,可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国有较大的石油地质储量适合二氧化碳驱油,加快CCUS产业发展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CCUS作为实现碳中和必不可少的技术路径,减排潜力巨大,工业利用前景广阔。研究表明,我国未来有10亿多吨碳排放量要依靠CCUS来实现中和,可有力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
据悉,此次中国石化全面建成的百万吨级CCUS项目,于2021年7月启动建设,由齐鲁石化二氧化碳捕集、胜利油田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两部分组成。齐鲁石化捕集的二氧化碳采用绿色运输方式,送至胜利油田进行驱油封存,实现了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应用,把二氧化碳封在地下,把油驱出来,“变废为宝”。在碳捕集环节,齐鲁石化新建100万吨/年液态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装置,主要包括压缩单元、制冷单元、液化精制单元以及配套工程,回收煤制氢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提纯后纯度可达99%以上;在碳利用与封存环节,胜利油田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易与原油混相的原理,已在正理庄油田建成10座无人值守注气站,向附近73口井注入二氧化碳,增加原油流动性,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同时油气集输系统全部采用密闭管输,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封存率。
据了解,中国石化将研究建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中心,重点部署CCUS+新能源、CCUS+氢能、CCUS+生物质能等前沿和储备性技术攻关,加大二氧化碳制备高价值化学品、二氧化碳矿化利用等技术应用力度,突破碳捕集、输送、利用、封存等各环节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难题,建成“技术开发—工程示范—产业化”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创新体系,延展清洁固碳产业链,打造碳减排技术创新策源地。
据悉,“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依托南化公司等炼化企业,力争在所属华东油气田、江苏油田等再建设百万吨级CCUS示范基地,实现CCUS产业化发展,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中国石化已发展形成了CCUS技术系列。中国石化CCUS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起步较早,在提高原油采收率和降碳减排上取得了较好成效。部分捕集技术国内领先、世界先进。低分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在我国16个省市、50余套装置获得成功应用,每年捕集二氧化碳20余万吨;催化热钾碱法、位阻胺法脱碳技术运行装置40余套,每年从工业循环气、天然气等气源中脱除二氧化碳超1000万吨。攻克多项驱油与封存关键技术难题。在华东、胜利等多个油田积极开展矿场试验,积极探索二氧化碳高压混相驱的开发模式,有效解决了特低渗透油藏“注水注不进,油井采不出”难题;创新提出“吞吐驱替协同”的注二氧化碳开发模式,实现了封闭小断块油藏有效开发;在中原油田建立了我国首个高含水油藏工业炼厂尾气驱油、循环利用及封存基地。攻关形成了全流程、低成本工艺技术系列。系统调查了我国大型二氧化碳排放源,研究制定了CCUS潜力评价方法,建立了中国石化源汇数据库,截至目前,已实施二氧化碳驱油项目36个。
据了解,国际社会积极推动CCUS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应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如果没有CCUS技术,几乎所有气候模式都不能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而且全球碳减排成本将会成倍增加。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CCUS作为减碳固碳技术,已成为多个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制定政策鼓励CCUS发展。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大型CCUS示范项目有26个,每年可捕集封存二氧化碳约4000万吨。